“我退让围墙增宽道路,既方便孩子们开车,又方便邻里他人,这是大好事,一定要支持。”说这句话的村民名字叫周道礼的老人。他是水口村“五老”行动组成员,也是自愿退让围墙的村民之一。
孙村镇水口村田湖周省级和美中心村建设历时8个月完美收官,正以文明和谐、宜居宜游的崭新样貌重回大众视野。
在规划建设过程中,村关工委及“五老”组织,在村党总支领导下,积极行动,组织引导老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决策部署,努力在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的“大场景”中找准老同志发挥优势作用的“小切口”,为孙村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。村老同志深入村民家中,广泛征求民情民意,拆棚、修路、清淤、清运垃圾、拓宽村巷,一个个大动作让村庄实现大变样。村民捐款捐物、出人出力,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。
周道礼户就是一个典型。这次为了和美中心村建设,他主动拆了家里的几个附属房院墙等让出路来,总长度达到40余米,总面积达到100平方米。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,不少村民都“退墙让路”,在全自然村形成“文明实践、共建共享”的新风尚,成就了一段段现代版的“六尺巷”的佳话。“五老”组织成员周青松也让出自留地600平方米,用于建设。
众人拾柴火焰高。在“六尺巷”精神的感召和全体村民的助力之下,田湖周中心村的和美乡村建设结出累累硕果。村集体聚焦白茶和小香薯特色种植,倾力打造“田湖农院”农耕馆以及和美驿站。同时积极探索文旅业态,将村庄的闲散地块改建为田湖露营基地,不断延伸产业边界和类别。如今的田湖周中心村集风光、人文、产业于一体,一幅更加文明、美好、更加和谐、更加繁荣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。
走进田湖周,放眼望去,在山水田园的环抱之中,田湖周中心村一座座农家院落整齐排布,修葺一新的乡村道路、精心修饰的花园景观和琳琅满目的文化元素穿插其间,颇有一番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”的桃源意境。休闲娱乐器材、雨污排水管网、村庄绿化亮化等要素一应俱全,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观。
今年91岁高龄的老党员周家宽谈及家乡的“巨变”,满眼都是激动与自豪。周家宽说:“改造前一片散乱,脏得不行,房子没有——哪有这样的房子,都是小破屋,小草屋。改造之后不知道多好!我们睡着都能笑醒。从路、房子到灯光,什么东西都好。现在我已经90岁了,没想到能等到这么幸福的日子。”
“千里家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这首“让墙诗”,出自安徽桐城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。史料记载: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,与吴氏邻,吴氏越用之。家人驰书于都,公批书于后寄归。家人得书,遂撤让三尺,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。人人礼让,成就和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