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,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,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在农林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地上,有这样一位身影忙碌的老人——刘渡镇关工委老干部汤永利。他虽已退休,却退而不休,怀着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家乡发展的热切期盼,主动投身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协调工作中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
汤永利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热心肠,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。当他得知家乡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,第一时间找到村委会,表达了想要为项目出一份力的想法。他说:“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,现在有机会为家乡的农田建设做点事,我义不容辞。”
项目初期,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土地流转和协调农户的工作。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心存疑虑,担心流转后自己的利益受损,还有些农户对建设标准和规划不太理解,存在抵触情绪。汤永利得知这些情况后,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。他耐心地向农户们讲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和好处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,让农户们明白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。对于那些心存疑虑的农户,他主动帮忙核算经济账,承诺会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。他还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们举办讲座,介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先进种植模式和增产效果,让农户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。在他的努力下,农户们逐渐转变了态度,积极支持土地流转工作,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项目施工过程中,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施工方与当地村民之间时常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,影响工程进度。有一次,施工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了村里的一条小路,村民们要求施工方立即修复,而施工方则以工期紧张为由,想等工程结束后再统一处理。双方僵持不下,汤永利得知后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他先安抚村民的情绪,然后与施工方负责人进行沟通,指出损坏道路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,必须尽快解决。同时,他也向村民说明施工方的难处,建议大家相互理解。最终,施工方当场安排人员对损坏的道路进行了修复,双方矛盾得以化解。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,但每次汤永利都能及时赶到现场,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,协调各方关系,保障工程顺利进行。
除了协调各方关系,汤永利还时刻关注着工程质量。他时不时到施工现场巡查,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严格把关。一旦发现质量问题,他绝不姑息,立即汇报给村委会要求施工方整改。有一次,他发现灌溉渠道的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,可能会影响灌溉效果。他当场责令施工方停止施工,并要求更换合格的材料。施工方试图通过送礼等方式让他通融,但汤永利坚决拒绝,严肃地说:“这是关乎农田建设的大事,也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,我绝不能拿质量开玩笑。”在他的坚持下,施工方更换了材料,确保了灌溉渠道的质量。
在汤永利的不懈努力下,农林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完成。如今,走进这片农田,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田块、完善的灌溉设施和宽敞的机耕路。曾经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,粮食产量大幅提高,农户们的收入也显著增加。村民们都对汤永利赞不绝口,纷纷表示:“要不是汤老帮忙协调,我们这片地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,他是我们的大功臣!”
汤永利却说:“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看到家乡的农田变得越来越好,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展现了一位关工委老干部的风采,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。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种无私奉献、勇于担当的精神,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。